2016 读书小记

我从未试过保持阅读习惯。我并不喜欢宋真宗的「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

我从未试过保持阅读习惯。我并不喜欢宋真宗的「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与黄金不同,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个人的思想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深入骨髓,不像黄金易于失去。当然我并不厌恶黄金,但若阅读只为了黄金,则失去了乐趣。

在我看来,目前书籍仍然是系统性获得知识,塑造认知结构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提升眼界的捷径。作者将自己的人生记录,以文字的方式永久保存。当我拿起一本书籍,仿佛一位学问渊博的长者孜孜不倦地告诉我他的人生,这些都是现在互联网上的文章视频无法给予的。人们无数次的呼吁,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信息大爆炸仿佛人们知道一切,而不知道的用搜索引擎便可触手可及。互联网使得普罗大众仿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博学,然而大多数为假象,缺乏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造成一切皆为散沙。这也正是阅读能带给我们的,除了乐趣,还有不知不觉间塑造的知识结构。仿佛一幢大厦,若没有足够的地基,大厦便经不起考验。外表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毫无根基的底子。

2016 我读了 41 本书(不算多但感觉身边的人都没有读书的习惯)。如果你想在新的一年重拾阅读的习惯,以下五本是我今年读的最喜爱的书。

《江城》:作者是何伟,前纽约客驻华记者。在何伟的描述下,涪陵显得格外真切。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从小县城看待中国人的一些举动别有一番趣味。《江城》是何伟的中国三部曲的首本,是在来中国前两年写的。(我在《甲骨文》和《江城》间斟酌许久,在我看来《甲骨文》内容及叙事结构更好,但《江城》的文笔更优美。当然也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李雪顺的翻译太棒了。)
我的书评

《文明之光》:作者是吴军,Google 研究员。理工科出身的吴军博士不是刻板印象中的理科男,相反对人文方面特别有兴趣。不同于历史书,《文明之光》讲述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浅化了国家的概念,更着重于科技、艺术、文学等文明的叙述。如里面讲瓷器的一章便以瓷器为线索讲述中外的兴衰。文笔并不算优美但可读性很强。

《学会提问》:作者是尼尔 · 布朗和斯图尔特 · 基利。独立思考为何物?批判性思维又是什么?人们总说东亚人的教育方式会使得人们丧失以上二物,但大多数人对于它们除了表义对其一无所知。甚至因为说太多对其已有反感心。这本书是很好的批判性思维入门书籍,在后真相时代,在 Fake News 横流的时代,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尤为珍贵。

《娱乐至死》:作者是尼尔 · 波兹曼,美国作家、批评家、教育家。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处处是娱乐的时代,在后特朗普时代,这本书尤其珍贵。
我的书评

《大外交》:作者是亨利 · 基辛格,前美国国务卿,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从书名 Diplomacy 可看出基辛格是想把这本书放到历史的极高地位来写的。而我也认为,他做到了。
我的书评

2016 就此别过。总觉得 2016 发生太多事了。虽然身边的朋友总说今年过得好的快,仿佛刚开始便要结束了。时光虽匆匆,岁月不等人。

在我看来 2016 却异常漫长。国内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囚禁了无数人的中国梦,但也造就了无数无法套现的千万富翁。数不清的恐怖袭击仿佛在今年集体爆发,炸碎了无数人的和平梦,「白左」在一夜之间由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变成过街老鼠,国内外传统主流媒体集体失信而 Fake News 变成新权威。精英与平民的撕裂在今年毫无保留的暴露在空气中,怨念和仇恨集中爆发使得民众抛弃数千年文明进化而来的文明成为了野蛮人。穆斯林成为了全民公敌,同情者便成了「圣母婊」该被「清真」。当我们只看到我们想看到的,当人们只从社交网络获取信息而屏蔽掉与自己观点相左的,便逐渐失去与不同观点的人的沟通能力及沟通渠道。于是认为他人皆愚蠢,一切皆仇恨,一切皆该死亡。

但我们都该保持乐观不是吗?

《2016 读书小记》有2个想法

    1. 我的豆瓣上都有记。https://book.douban.com/people/hxueh/collect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