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交网络上的所有头像都改了一下。
起因?早上电脑上开着豆瓣页面没有关,在旁边的沙发上看书。我哥过会过来坐在电脑前,看了一眼电脑问我:「你怎么叫夏泉呀?」
我突然慌了但假装镇定的爬起来,问道:「什么?哪有?」同时飞奔而去把网页关掉。他又说道:「你看那不是你的头像吗?」
我也忘了我当时是怎么回应的了,可能压根就没有回应。我哥应该也没有玩豆瓣,这件事(应该吧,我希望)就这么翻篇了。但这个慌张才是很好玩的事情。
夏泉显然不是我的真名,但与此同时这也不能算是我的「假名」。我们这代人并不能算是互联网完全贯穿生命的一代,小时候玩的手机也不能上网,在电脑上上个网还要用电话线拨号。我们依旧或多或少有一种要把线下与线上身份分隔开的想法,在线上的人设不要带到线下,线下的也不要太影响到线上。所以会有「网友」这个词的出现,在我们这代人看来网友与朋友不同,它刚开始甚至是带有贬义色彩的,因为那是「虚拟」的,而虚拟就意味着不真实。
所以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在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络上用着网名,而且社交网络要避开的首要目标就是家人。线上与线下是分割开的,其中的分割线清晰可见。这当然不意味着线上线下没有交集,只是这交集还是非常有限的。
这样的状态就像情侣的暧昧期:你知道、我知道、但我们都默契地不说。多了,就容易散了。
但随着网络逐渐与现实融合,这其中的分割线慢慢模糊了。总有一天,线上会与线下融合,分割线消失。网络与现实成为各自的延伸。「网名」这个词将不会消失,但我们将见证一个词语词义的转化,如历史上很多词语那样。
我并不期待那天的到来,只是未来越来越近了。
跟你感受挺相似的,虽然身边也有不少会在网上跟家人互动的朋友,但我自己还是偏向于不透露任何个人的东西给同学和家人,虽然好像即使公开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看来只是不太成熟的私密心理。
自己的性格和想法也在不断变化,可能很快这种警惕心就会要大大放低了(只不过如果要提及身边的人还是会有些担心)。
聊天聊到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说「诶我写过一点东西关于这个的」之后轻松的介绍出来才比较好。
我对朋友还好啦,倒是很有趣的事朋友即便知道我在网上写东西也会保持一种默契,在线下交流的时候不会将我在线上的 ego 带入。当然也可能因为线下的朋友和自己有或多或少的相似性吧。
主要还是家人方面,毕竟离得太近了,距离产生的熟悉感如果这样打破我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不希望他们会在生活中提到这些,而我能确定的是如果他们在网上看到我的这些东西一定会提的。
未来真正出去工作、生活,经济彻底独立后大概才会更好的交流吧。这也可以当作他们未来和我交流的一个窗口。可能的话顺便还可以教他们用 RSS,如果未来 RSS 还存在的话。
哈哈,RSS 不会消失的,即使小众但绝对不会被抛弃。
祝早日得到独立吧~
我已经有意识地减少网络账号的信息量了,基本上账号都是根据各网站特点来取,头像也一般用该网站的logo。
我还是选择用统一的一个虚拟头像,可以保证其他社交网络过来的朋友认证的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隐私。但是像微信这样的更偏向于 IM 的混杂性产品我还是偏向于用实名。
我现在也慢慢在减少网络账号的数量了,删掉了好几十个各种各样网站的账号,GDPR 的实施也是对非欧盟区的用户有好处的。
哈哈,原来都有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