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微信吗

当然我们需要,很多人会这么想。

当然我们需要,很多人会这么想。

我已经想这个问题很久了。微信究竟是什么?腾讯给它的定义是「一种生活方式」,现在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不止外国人,连中国很多人也觉得微信就一聊 (yue) 天 (pao) 软件,能有那么火么?想当年 QQ 的用户数亿,几乎涵盖了全国的所有网民,也没有如今那么火啊。而现在呢?微信支付,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摇一摇抢红包。微信似乎已经变成一个操作系统了。甚至对很多人来说一部手机只需要有微信就够了。我相信国内很多人如果手机只能装一个第三方软件甚至只能有一个软件那就是微信了。确实手机的本质是一个通讯工具,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手机在亚洲几乎就是一个人的电脑(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屏手机在亚洲开始火的原因),而微信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这部电脑的核心。越来越多的长辈开始用智能手机,而他们的手机几乎无一例外的有微信(除了我的父亲,他是那种特别讨厌现代科技的人)。

我不知道这样的情况是否好,从微信这款产品看微信之父张小龙先生应该是一位控制欲很强的人。想想淘宝分享商品给朋友还要复制口令,实在滑稽,而细细想想又觉得可怜。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只有在搜狗才能搜到,而其他如 Google 等的搜索引擎找不到。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好事,对于大多数用户甚至根本察觉不到。他们可能反而认为在微信公众号里的文章排版都比较工整(或者直接说看起来比较整齐吧,很多人连排版都不知道是什么)。这恰恰与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吻合嘛。一切都是一个群体说了算。我国是党领导一切,而中国互联网怕是要微信领导一切,党领导微信了吧。

想写这篇文章很久了,有个原因是我本来就不怎么喜欢微信。我当然不是说微信这款产品做得不好,恰恰相反,以一个产品质量来看微信可以说放眼全球都很难找到如此优秀的产品。这在国产产品中特别少见,众所周知我国有著名的防火长城,而导致国内互联网成了一座孤岛。国内的厂商会认为只要服务于国人就够了,毕竟十几亿人的市场能拿下也是一个特别恐怖的市场规模。而我不知道是不是国人给管理惯了甚至有种奴性,很多人觉得就应该什么都被控制,当然这主要是存在与老一辈的人。

而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导火索是几天前我想找一个朋友出来坐坐。然后我习惯性的通过微信来约时间。很久她都没回我,我甚至以为她失联了。直到后来我才发现她只是把微信删了。于是我们回归了短信这个快死了的通讯方式。这让我想到我的微信里其实是有很多人我没有他们的另一种联系方式。如果没了微信,那么我们就失联了。好在我们认识的时间比较久,当年可还没有微信这种东西。

我们现在花太多时间在微信了。不仅仅是私人事务,工作上的事也用微信来解决。我是大学生,有时班级里会有通知,而解决方法就是建一个微信群。不可避免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发出不是通知的东西上去。自然而然会有人屏蔽这个群,那么通知的即时性何在?这当然不全是微信的错,毕竟发什么东西是没办法控制的,这时只有靠群里的人自觉。传统的通知方式已经消失,按理来说工作事宜应该是用电子邮件来解决,这是全世界通用的通知形式。奈何国内电子邮件没有发展起来,竟然用微信来替代了。不得不说这又是一种悲哀。

上面这些例子用一个词语就能概括了 —-「多数人暴政」。是的我们时时刻刻生活在这样的暴政下。讲个我身边的例子。最近几个月来我家的信号一直不怎么好,后来终于联系上中国移动方面来解决了。结果得到的答案是附近有一个信号基站因为居民害怕辐射被拆掉了。这不就是一种暴政吗?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些人没文化。但是有文化的人就不会这样吗?

朋友圈也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存在。不同于微博,那是一个「私密」的地方。你只能和你的「朋友」分享各种事情。而且只有「朋友」之间可以看到评论或者点赞。说实话现在我估计没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的微信里都是自己的「朋友」。朋友圈充斥着各种找校卡找失踪人口,帮忙投票关注公众号,甚至微商代购。我不知道找校卡这东西有什么用,就是觉得这东西也就是发过就忘。谁会记得呢?偶尔还会有些人。你甚至不知道你加了,突然发来一条消息或者朋友圈帮忙投票。这时你可能才想起:诶我什么时候加了这个人。我也不知道那些代购微商的人为何要将朋友圈这个只和「朋友」分享事情的地方搞得铜臭味十足。我并不反对商业,但是我还是希望注意发展商业的地方。

当然以上的东西我都发过,迫于社交的压力。我不知道这些有什么作用,可能我们早已被这些内容充斥了,麻木了,习以为常了。我并不讨厌微商代购,但是在一个以朋友为目标的场合做这些我觉得稍有不妥。我们真的需要这些吗?我不知道。而另一个功能,没人知道有多少人点了赞,除了你自己。不得不说这个设计太微妙了。朋友圈的心理太好玩了,简直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有分组、有点赞(谁知道是不是真心的赞还是点赞之交)、还有评论。而核心就是除了自己没人知道。全部都是在一个半封闭半开放的环境。这不就是社交吗?我们不断的刷存在感,然而真的存在吗?

我还是希望不被微信绑架,不然少了微信就成了失踪人口。就像前面说到的仅仅是微信联系不上就以为失联。看似不大其实细思极恐。我们的「社交」,看似坚固,实则脆弱。李如一先生可以告别微信,但是我并没有这样的勇气。可能是因为他生活在美国,而我不一样。是的我删了很多「好友」,目前微信里也只有一百多个人,还不全是我的朋友。点赞数目也并不多,不像一些人可以动不动几十个赞。我也不敢说我的微信里都是我的朋友,有些连过客都不算。我还是会留着微信,短时间也无法摆脱。当然我也不想摆脱,只是希望这里能保留纯净。我很喜欢微信那张启动画面,这可能就是一种无奈吧。

读书笔记:《这书能让你戒烟》

周围抽烟的人感觉越来越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大了的原因。

周围抽烟的人感觉越来越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大了的原因。大家手上似乎都有一只烟。聊天时、写作业时、打麻将时。烟民的比例感觉越来越高,曾经不抽烟的好友如今点起一只香烟,仿佛香烟可以显示出他们忧伤的故事;而老烟枪们依旧,甚至变本加厉地抽,好像明天世界末日了还要抽烟抽回本。我并不是烟民,小时候就抽过一口然后咳得够呛,完全不了解为何会有香烟这种东西存在,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偶尔听说有些朋友要戒烟了,然而第二天依旧吞云吐雾。「戒烟太简单了,我都戒了几千次了。」这当然是个段子,但是总感觉这是烟民们苦中作乐。知乎上有个问题叫「有哪些笑完之后发人深省的笑话?」我没有看多少,但是我相信这句话应该能够算是。

如上面所说,我不是烟民,但是我身边不缺烟民。甚至我认为我的亲戚朋友中可能烟民的数量多过非烟民。不过我很庆幸我的父亲母亲都不是烟民,我必须感谢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做的榜样。不过小学时就陆陆续续有同龄朋友开始抽烟了。后来我就真的抽了一口,然而就如其他烟民一样,在那里咳嗽咳到半死。可能是还有因为我胆小,怕给父母发现我抽烟,就此我与香烟告别。当然,我的那群同龄朋友目前没有一个戒烟成功的,或者说都是戒烟成功好多次的。如果算到现在,他们也是十年以上老烟枪了。当然如果我现在跟他们半开玩笑的要根烟抽,他们绝对会说抽烟不好别抽啊这类地球人都知道的话。我也问过很多朋友,如果重新回到当年选择,他们都会选择坚决不抽。然而哆啦 A 梦并不存在。

政府宣传的抽烟的坏处地球人都知道,烟民比非烟民还要了解这些东西。然而烟民越抽越多,「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现在就像警察对小偷说「站住别跑」那样。当然我并不是说这句话不对,但是震摄力实在有限。不过想想也是,烟草税给国家带来的财政收入是个相当恐怖的数字,高达财政收入的 10%,谁会跟钱过意不去呢?所以靠政府来治理烟草是不可能的。不过话也不能绝对,想想目前对烟民的管控越来越严了,北京「史上最严」禁烟令也在 2015 年开始实行了,也可以看出未来绝对是对烟民越来越不友好了。对于我们这种非烟民来说当然是好事。

我曾经认为戒烟这件小事其实就是意志力的问题。我前面说到我身边没有一个戒烟成功的人,所以我当然会有一些偏见就是这些人都是意志力太弱了。但是我看到不止我身边的人,世界上还有很多成功人士或者伟大的人是老烟枪,伟大如毛泽东,成功如马化腾都是出了名的老烟枪。毛泽东我不知道,但是马化腾是的确想要戒烟的(之前看到某些大 V 秀出朋友圈)。但是失败了,我不相信马化腾这样的人意志力不够强,也不相信所有戒烟成功的老烟枪(不是成功几千次的那种)都有比他强大的意志力。那么意志力这种说法就行不通了,那戒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拜读了 Allen CarrThe Easy Way to Stop Smoking这书能让你戒烟)。看完我仿佛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同与政府宣传烟草的坏处,Allen 选择的是反驳一条条抽烟的固定思维。其实说到来就是「你根本不需要抽烟」。

每个人第一次抽烟的理由都是不大相同的。我作为男性,朋友中第一次抽烟大多数都是因为感觉抽烟很「酷」。包括我也是这样,小学时也是因为追求「酷」而抽了一口,然而装屄失败了。现在想想多亏了我的装屄失败,现在也不是烟民。「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挺老实的」也可以用在这里,多亏了老实的身体,我没有染上这个恶习。然而有些人真的就是「学会」了抽烟,然后就「根本停不下来」了。

我不想简要复述或者总结这本书的观点,我认为我的水平还无法正确表达这本书的意思。而且 Kindle 版不到一元钱的价格我不相信没人买不起,即使是纸质版也是差不多一包烟的价格。让我觉得好的是我们不仅仅是可以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戒烟的方法,而是我们只要方法和观念正确,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地戒除任何东西。有些人不抽烟,但是却有网游上瘾。其实我曾经也会打网游,而且打得不少,但是后来突然有一天就不打了。我也忘了为何我不继续玩了,但是我并没有感觉到一点怀念。虽然我没戒过烟,不过现在想想可能就是跟戒烟一个道理吧。

在我看来这本书对我而言也就是一本 4 分的书,因为我不是烟民,但是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的也是相当多的。但是如果你是烟民,我认为这会是一本 5 分的书。我相信任何一个烟民都有那么一瞬间想要戒烟,无论是为了家庭、金钱、健康。那么既然迟早要戒烟,又何必拖延呢?如果你的最后一根烟就是你上一根,那么我相信你也会为你的戒烟行为感到自豪。

看起来很鸡汤的感觉是吧,但是是不是我觉得你应该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