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偏见与机会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生活在中国的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玩游戏是浪费时间,是懒惰的表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其实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事都是玩物丧志。体育老师总是生病,用电脑工作也是玩电脑。反正在叫你做事时只要你在学习,而且一定是拿着一本实体书,那么你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我与电子游戏的第一次接触是一款叫《猫狗大战》的小游戏,那时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电脑。当然小孩子都喜欢玩。我还记得我和我哥玩得不亦乐乎。因为那是个双人游戏,家里又是三兄弟,所以输的人自然就让给没在玩的那个,以此反复。照这么说游戏还教会了我好东西要与他人分享呢。后来我才知道电子游戏这种东西,而恰巧当时在我家附近有家游戏厅。于是还在上幼儿园的我就时不时跑去游戏厅看人打街机。我相信我的同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游戏厅里,因为没钱,就只能可怜巴巴的看着所谓的大人们(其实现在看来也不是大人,就是高中生或大学生)玩,有时竟然看得入了神。他们看我们那渴望的眼神,幸运的话便请客让我们也打了几盘,当时那种感觉简直无与伦比。但是现在想想也是后怕,如果他们不是好人,可能我们就会给骗走了吧。

后来不知怎么的,游戏厅就关门了。当时还很奇怪,那么热闹的游戏厅怎么关门了?很多年后我才知道,原来是 2000 年一篇名为《电脑游戏是瞄准孩子的 “电子海洛因”》间接导致了中国,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出台了《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的意见》,彻底与游戏决裂了。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说道,艺术是「模仿的模仿」。从这个意义来说,游戏也是艺术,即所谓的「第九艺术」。在 GTA V 中,Rockstars 将洛杉矶几乎完全复制了下来,LAer 在玩这个游戏时也说「This is LA」。不光城市的格局、建筑,连人们说话的方式,口音等等一一呈现出来,仿佛你就身处 LA。沙盒游戏可以让你畅游世界,这是任何一种艺术表达方式都无法提供的。

Minecraft 是一款「你可以玩一辈子」的游戏。小时候很多人都玩过乐高,而 Minecraft 提供给你无限的可能性。只要你愿意,投入足够的时间,你可以建造一个地球。我曾经看到有「大神」将 War of Warcraft 的地图建造出来。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游戏为我们人类无限的想象空间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同样,柏拉图的「艺术模仿论」在 Minecraft 中得以体现。

现在说电影是艺术我相信没多少人会反对,如果你也认同,那么游戏也应该是艺术。在我看来游戏做得好就会给你比好电影更大的震撼。游戏是一种比电影更加直观的叙事方式。因为在游戏中你会参与。参与是很奇妙的东西,你控制的角色是那个虚拟世界的一份子,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你在那个世界的投射。曾经我在一家网吧里看到一个小朋友(好吧是黑网吧)打 CS。他为了确认墙后面有没有人,不由自主的把头玩屏幕的一边伸。现在想想还是挺震撼的,当时的他已经与游戏中的那个他融为一体了。当然后来他意识到这个动作并没有什么用,反而在他人眼里很滑稽(其实墙后面有人,所以他被打死了)。我看过很多电影,动作片、爱情片、爱情动作片…… 看电影时我只是一个见证者,我是以第三人称视角看别人的故事,我无法设身处地,我无法感同身受。而在 The Last of Us 中,我可以设身处地地以主角的视角看问题。游戏可以是一种全新的叙事形式。当女主角深受危机时刻,我完全能够理解「我」的心情。此时的我就是游戏中的「我」。

英国 Empire 杂志将 The Last of Us 评为史上最伟大的游戏之首

当然我举的例子都是所谓的 Video Game,也就是单机游戏。而国内的大多数玩的是网游,如《英雄联盟》。而这些游戏大多数是锻炼所谓的意识。就像在打篮球时,你完全是来不及思考的。球场那么小,当队友出来空位时,你是完全没有时间思考的,而这时你传球完全是靠你的意识。《英雄联盟》也是一样。走位、配合、出技能,这些完全靠的是意识、直觉。我相信玩过《英雄联盟》的人都知道。

小时候我们都会被灌输「只有小孩子才会玩游戏,大人玩游戏是丢脸的」这种思想。包括现在的 80 后如果还在玩游戏会给他们的家长一种没长大的感觉。可能是这个社会对游戏的偏见导致「玩游戏」是个贬义词,是颓废的表现。当然 80 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大多数在少年时期没有玩过电子游戏,而游戏是儿童的专属是老一辈根深蒂固的偏见。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华人社会是家长式管理的社会,所有政府认为不好的东西就统统禁止,反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并不是贬低儒家文化,毕竟我对儒家文化并不了解。家长式领导也有好处,就是效率高。毕竟下级不会也不敢质疑,做事效率自然高。往往是一件事决定了过几天就可以执行。当然也有弊端,就是这个决定如果是错误的,也只能执行。

目前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依旧把游戏和学习对立起来,包括很多年轻人也认为游戏和学习水火不容。如果你认为的学习是指学习课本上的只是,如数学语文,这个观点我也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学习这个词太大了。难道我们不能从游戏中学习到什么东西吗?我不认为。那我最喜欢的 The Last of Us 来说,他让我学到的,引发我思考的哲学问题我不认为任何一本书能那么形象的告诉我。再拿另一个游戏 Assassin’s Creed 来说,它让我了解了一些文艺复兴的历史。美第奇家族、拜占庭帝国、十字军东征…… 这些历史我都是从这个游戏听到的,当然它也让我对这段历史感兴趣了。这些难道不也是学习吗?

我当然不是说你不需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了,玩游戏你也可以学习。如果你玩游戏的初心不是放松,那游戏就变味了。有些人通过拍电影成为我们眼里的成功人士。玩游戏又何尝不可?现在那些厉害的游戏主播,收入另老一辈的人令人咋舌,而在我看来这些收入是正常的。现在已经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这个时代的写照。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不像在古代你不会种田就是失败,现在你不会种田会有人看不起你吗?而这个市场给游戏行业从业者的报酬就是最好的证明。资本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说谎的东西了。如果资本家给予一些人在别人眼中不可思议的报酬,那么不是资本家人傻钱多,而是他们已经或者相信未来能通过那些人获得比他们投入的资本更高的报酬。就像很多人不理解 Uber 为何估值(截止这篇文章发出前)能到 625 亿美元。资本家的投资很多时候就是反直觉的,这也是资本的魅力。

VR (Virtual Reality 即虚拟现实)在目前很多人看来会是引领下一个时代的技术。而游戏行业与色情行业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色情行业在此不多说(以后我会再写一篇专门讲色情行业),而游戏行业得益于它的参与性,会让玩家的参与度提升许多。曾经的 Nintendo Wii 上的 Tennis 震惊世界游戏行业,未来的 VR 会让玩家有革命性的体验。如 FPS(第一人称射击)在有了 VR 后会让人真正体会到第一人称。

在中国游戏禁令发布 15 年后,2015 年终于被废除了,游戏在中国也得到了正名。但是 15 年长期的禁止让中国单机游戏行业破碎了。虽然网络游戏特别发达,但是单机游戏在我看来才是游戏的精髓,单机游戏才是「第九艺术」。中国的网络游戏行业在腾讯的带领下发展迅速(腾讯的游戏部门营收占到腾讯总营收的一半以上)。我不知道政府为何在 15 年后放开游戏产业,难道是政府终于想开了?但我宁愿相信是游戏行业带来了财政收入让政府都眼红。就像烟草行业。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中国烟草行业带给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全国总体财政收入的 10% 以上,想想都知道完全禁烟不可能。我当然不是说玩游戏跟吸烟一样都是(从医学角度)有害健康,而是即使如吸烟这样对身体有直接伤害的行业政府都放开了,那么游戏行业又何尝不可?但是即使这样,我还是很高兴政府放开了游戏产业。

至于所谓的玩游戏上瘾,其实对任何东西上瘾都不好。烟酒毒赌性甚至对看书上瘾都不是好事。很奇怪的事所谓的大人们对这些情况视而不见,却反而怕孩子因为玩游戏上瘾而禁止。确实,孩子的自控力比较差,因为他们不知道社会的残酷,所以往往会表现出人类天生的惰性。但是一旦人有权力完全阻止一个行业的发展而不是采用大禹治水式的疏导,事情就会变得失控。我们不能因为要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而完全禁止游戏行业的发展。毕竟需求在那里,而游戏与毒品不同。「我们是为你好」,家长总是会说出这种话。但是即使出于好的出发点,我们可以做任何事吗?

电子游戏行业的发展无可限量,在我看来目前全球的电子游戏行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中国更是如此。未来的电子游戏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还是对游戏抱有偏见,我建议你放下偏见,以一个学习者的心态去细细体会。我相信你会多少改变看法的。

《游戏,偏见与机会》有2个想法

  1. 我倒是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游戏的日志,构思好了但也没时间动笔。

    总之不沉迷的话,我觉得游戏肯定是利大于弊的。所以现在我只玩单机,不玩MMO和竞技游戏了…

    1. 哈哈哈我想写 The Last of Us 的文章想了一年多快两年了,去年终于决定动笔写了一些,结果感觉还是写得不够好就删掉了。大概最爱的游戏是最难写的,即便对它的剧情倒背如流,对它的情感有最真实的宣泄,有笑有泪有爱。

      对我而言,竞技游戏太功力了,只是为了取胜并不是我玩游戏的目的。虽然我也喜欢玩 NBA 2K,但不爱。反倒是很多游戏可以让人真的做到沉浸式体验,这种体验非常宝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