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夏泉

广府

一、

我始终对广州有着无法言表的感觉,一方面长期生活在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我对于城市文化并无感受,另一方面有亲戚在广州让我对它有种若近若离的距离感。

但重新踏上广州的那一刻,我在想,这也太像是我住的地方了吧。

其实早该知道现代城市的规划都是大同小异,是一种走在这条路上就能知道转角后面有什么的熟悉感,像是出自一条流水线的产物。你所期待的惊喜大多只存在于自己的脑海中,尽力在角落中挖掘却无所收获,就像小孩子知道柜子里的零食已经吃完还要继续翻箱倒柜,幻想着自己在不经意间落下的碎片。那是唯一觉得自己曾经的粗心大意更为可爱的时刻。

我总以一种猎奇的态度来观察一个陌生城市的角落,渴望发现那些前人留下的痕迹,就像穿越时空的两个陌生人间有默契的对话。但最后发现这些不经意间留下的遗迹在随着拆迁的爆破声中蒸发于历史的缝隙间,而留下来的终归是精心布置好的伟人的遗物。并不是说精心布置的不值一提,但终归有种单纯完成旅行任务的失落感。就如游戏中的主线任务、支线任务和彩蛋的关系。

可惜并不是每个城市的管理者都是游戏制作人。

二、

从演出效果来看手嶌葵的演出无疑是相当出色的。她独特的嗓音让不论听得懂听不懂歌词的人都会对她产生好感。也真是这种治愈型的声音让她获得了和宫崎骏合作的机会,即便偶尔的两次忘词也不会让观众失落,反而因为这种偶尔的瑕疵让演出显得更为真实而有趣。

让我觉得可惜的是,整场演出太过于平实了。

手嶌葵的唱功并不是特别出色的,但这也不是她的主力卖点,正如没有人会去注意五月天的唱功而将注意力放在他们诗歌般的歌词。对于很多五月天的歌迷,阿信首先是一个诗人其次才是歌手。手嶌葵的嗓音是她的优势,但也真是她的嗓音几乎无起伏让我听久了会感觉到相当的累。坐在我后排的一个大叔倒还打起了呼噜,倒可像山珍海味中的胡椒粉。我完全能理解在这种朴实而天籁的音乐环绕下,昏暗的环境是最适合拖着疲惫身躯下班的上班族睡觉的地方。但理解归理解,终归让人失落。

而真正让我记在脑海中的,是那个钢琴师在一段吹口风琴时那个拼尽全力一口气完成两口气的节奏的时刻。我们买票,主角是手嶌葵,而那两位伴奏 — 钢琴师和吉他手,终究是配角。在这场演出中,几乎没人会记得这两个人的名字,甚至从来未曾知道过。可这些配角也是有感情的,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被人看到,而即使在那一刻响起全场最热烈的掌声,也只是停留在那段时空。曲终人散,人们可能偶尔会想起那精彩的表演,可能会记得那是一个远远看起来有点像许知远的人,但他的名字并不会被提起。

Photo by 怡然

至少在那一刻,是我的眼泪最接近眼角的时刻。

三、

出来后发现,浇湿我和朋友的磅礴大雨已经停了,但却不知道怎么回去。最后一班动车已经无票,在外面也不知各大巴订票电话及时刻表(网上也找不到)。我们就像两个迷路的小孩在陌生的人流中不知所措。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在最后一颗稻草也错过的情况下就会盘算最坏的下场,眼睁睁看着时间的流逝而我的大脑已经不知道神游到何处去了。多亏了同伴的朋友建议的顺风车否则估计就是在车站过夜。但想象一下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那些没想到或者不知道甚至没有顺风车的人该怎么办呢?那是我更为坚信科技改善生活的时刻。

上了车,刚好前座还有一个人,就不需要和朋友坐在不同的一排了。我从不是会聊天的人,最尴尬的就是那种和朋友出来然后各玩各手机的场景。何等幸运的是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一路上可以以聊天来度过无聊的坐车时光。聊的是什么早已忘记,这终归不是聊天的重点。《人类简史》中作者提出智人正是有了八卦才可战胜尼安德特人走向征服世界的道路,而此刻我们并不想着征服什么。

我仔细回忆了一下每次约朋友出来聊天,能够记住的内容寥寥无几。突然发现我们聊天是为了让我们知道,我们的观点在这个世界上从不是孤立的存在。当获得别人的赞同我们会感觉到远在天边也有这么一个潜在的友人,把我们连接在一起的桥梁除了同一个祖先,还有同一种意识。当获得别人的反对我们会更加深刻地反省自己,发倔自己逻辑上的问题。也真是在聊天的过程中,潜藏在脑海里的想法会不知不觉在合适的时刻喷涌而出,这正是你自己独自思考无法意识到的。我们的脑海中潜藏着无数的想法而无法发掘,正如海平面下的冰山一般。在他人的帮助下我们得以勾勒出更清晰的肖像,重新定义自己。

我突然意识到我对广州的感觉是什么了。一个一线城市以其不紧不慢的步伐发展何等珍贵。人们总是忘记当年广州可是出过伍秉鉴这种历史级商业巨鳄,早就听到我所在的城市无数次要超越这座古城。可并不是经济就是一切,即使这两座城市有着孪生兄弟般的规划,可社会总是铁打的市民流水的政府。这里对我而言不该是猎奇的地方,因为深圳始终有着广州的影子。深圳与广州有所不同的是,在这里你能确定这就是广州,而在深圳,抛却雄伟的摩天大楼,你不能确定你是在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正是那些本地人的文化让我想到了曾经坐在电视前看动画片的景象(虽然我是看香港的翡翠台),西关大屋里的一大家子也伴随了我的童年。与之相同的是,无论我今后多么喜欢披头士的音乐,他们的地位在看心中始终不及谭咏麟张学友。每个人都喜欢听老歌,小时侯的那份记忆是最珍贵的。即便如今的我已经很少听港乐、看港片,那座早早建立起来的城堡也是一切我之所以为我的基础。

香港与大陆总有隔阂,所以我将我的根寄托于文化相近的广州。但到这里才发现虽然我的确很熟悉这里,但我终归不属于此地。我的根不在广州,陌生的汕头更不可能。我当然喜欢深圳,可无论如何将我框入深圳人这个角色还是突兀。那么我的根在何处呢?

Mad Men

一、

让我们想象一下,你突然回到六十年代初的纽约,看到的是一副怎样的景象。

你可能看到西装革履的一群男士走在大街上,手上拎着皮质的公文包快步前行。他们有些人的口袋巾是一字折的,有些则是更显眼的三角四角折。你可能看不见他们梳得整齐而又统一的西装头,因为不论春夏秋冬他们都戴着绅士帽。你可能看到远处的女士们蹬着高跟鞋向你走来,尽显身材的紧身连衣裙将她们丰腴的身子牢牢包裹。她们经过了你,芬芳的香水味在空气中飞舞。你回过头看,期待她们能同样心有灵犀地回眸一笑。

但是并没有。

正如华尔街之于金融业,麦迪逊大道就是广告人的中心。这里汇聚着全球最具创意的头脑。每天无数企业的高层人员来到这里,期待着这条具有魔力的大道上某间办公室里的创意总监能打动人们趋之若鹜地抢购公司的商品。但创意绝非一个广告公司的全部,让客户满意除了要有琅琅上口的口号,还需要客户支持部门在旁边恰到好处的助攻。客户的隐喻就像突然飞出的棒球,客户经理要时刻保持警惕快速反应以打出一记漂亮的全垒打。当然,广告内容才是核心,展示过程需要一个满怀信心的成熟男人抑扬顿挫的演讲才可能打到人们心中的软肋。这个软肋可能是不美满的家庭;可能是悲惨的童年;也可能,是那个永远得不到的女人。

二、

从第一集开始,主角 Don Draper 就展现了其工作狂的形象。在酒吧点上一支香烟苦思无果,逮到服务员就问为何选客户竞争对手的品牌,可惜得到的答案不尽满意。欢迎来到现实世界,顾客才不管其余品牌的香烟多么无害,仅需公司定期赠送便可让顾客长期忠诚。思来想去毫无头绪便大可去情人家放松,第二天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与客户争吵过程中灵机一动,精妙的标语迸发而出。方向错误的千言万语不如打动软肋的两个词语。It’s Toasted (本意是「烘焙过的」,亦可作双关语「被祝福的」) 完美收官。辛苦工作了一天回家,太太和孩子已经睡觉。吵醒了爱人,但她不介意,也不知道丈夫外面的还有另一个女人。闭上眼睛养精蓄锐,迎接第二天新的挑战。

坐到创意总监的位置当然有人虎视耽耽,Pete Campbell 就是这么一个人,为了工作成绩不择手段。这当然与他的家庭有关,身为没落家族的后代希望重振 Campbell 的辉煌。同样是个工作狂的他利用一切资源将客户牢牢抓在手上。即使处在客户服务部门,创意部门的工作他也要插上一脚,奈何能力不足却去翻 Don 的垃圾桶。不过可爱的是,年轻的他十分好学,嫉妒 Don 但也虚心地请教。重情义,日后 Don 失势依旧站在老队友那边。征服欲极强,无法征服偶像那就征服其秘书。试着学习偶像的一切,包括一夜情,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万花丛中过片叶不留痕,这些痕大多成了心结。

前面所说的秘书就是 Peggy Olson,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帮助公司完成了一单生意,本应到一定年龄嫁人退休养孩子的循规蹈矩的生活突然开阔了另一条道路,成为了创意部门的文案。无文凭的女人在那个年代的默认职业就是秘书,即便改变了分工也无法改变偏见。但 Peggy 凭借着如 Don 的激情和灵感一步步攀升,时代的发展也与她的升职同步进行。当然很可能早十年,再有能力的头脑在一个女人身上也无法发挥作用。Peggy 的职业生涯就是现代大学生的范本。

Joan Holloway (Harris) 就是那个早了十年的人,在一群男人的公司里成为人事经理。有如传统家庭一样男主外女主内,将公司上上下下打理得井井有条。丰满的身材是每个男人的梦中情人,也可能受此影响,Joan 能极好的平衡公司员工的矛盾,一切杂务只要交予她便无需担心。她本也有可以往上爬的机会,但多年的经验告诉她不要在男人的世界拼搏。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 Peggy 不同,丰富的经验有时反而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原因。

说完中层低层怎么能不说高层。原公司的两个合伙人,富二代 Roger Sterling 和来历不明的 Bertram Cooper 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前者是花花公子,可以带客户遍历纽约的所有地上地下娱乐场所,随时能接住客户扔出的球。太平洋战争的经历让他对日本人充满仇恨,大如本田这样的客户也毫不在乎直呼对方 Jap (美国人对日本人的蔑称)。更是 Don 的伯乐。后者并非本剧主角,但却是一个真正的领袖。能力再高,会用人、会收买人心、会平衡利益才是对领袖的最高称赞。

三、

偷情似乎是剧中每个人的必修课,却看得不让人生厌。无论是出于好色还是征服欲,抑或是更常见的,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最后理所当然的结合。但失去家庭绝不是男人们所想要的,无论如何家有娇妻始终是必要的,否则就会跌入谷底,再多的女人也无济于事。

不,相信我,你不会对这部剧的价值观产生怀疑。

Don 就是这么一个情场老手,一个前模特夫人和三个可爱的小孩依旧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童年的不幸遭遇让他只能通过交织在不同的女人间才可暂时忘记,但这终归是如毒品一般,只会越来越上瘾而难以自拔。迎来职业生涯的一个高峰的同时家庭破裂,让人感慨风光生活的背后可能同时引燃了后院的大火。

人生不过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梦。

你可以从 Don 身上看到很多个侧面,一个丰富、复杂、矛盾而极具张力的角色。你可能会喜欢他、讨厌他、崇拜他、鄙视他。可无法否认的是,每个人都会可怜他。他遇到了自己的伯乐白手起家,从农民的后代到广告公司合伙人。演讲时激情自信的创意总监却有深入骨子的自卑,宁愿害死自己的弟弟也不愿直面自己。贯穿全剧的回忆逐渐带领我们走向他的内心深处。

Mad Men 的编剧就是有这种本事,能把人生的嬉笑怒骂写于平淡如水之间。没有 Desperate Housewives 那种明显的讽刺感,平淡得让你觉得这就是生活,可是带着不动声色的惊雷,永远给人平静表面下的震惊。生活就是这样,广告公司的生活更是这样。

— 王小心

这就是他寻找自我的征途。

四、

回到一,为何要回到的是六十年代?

冷战的乌云始终漂浮的每个人的头上,对共产主义的蔑视与恐惧挥之不去。越南战争贯穿整个时代,寓意着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是深不见底的泥潭,也让人们喊出 make love not war 的号召。古巴导弹危机将全世界推向核战争的边缘,不过所幸是虚惊一场。那是披头士、鲍勃 · 迪伦、滚石的年代,直到今天也无法超越的经典。肯尼迪遇刺、梦露的逝世让每个人惊叹,也让人们意识到如日中天的美国并非无敌。马丁 · 路德 · 金发表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拉开了平权运动的序幕,但他的遇刺也引起了黑人的骚乱让全国陷入人人自危的态势。西海岸还是一片荒野,嬉皮士的天堂,科技产业推动下的西进运动即将开始。最后,这个伟大的时代以登月收场,那是将人类送去的最远的地方。

那是美国的黄金年代,二战胜利的红利还未消耗殆尽,电视时代的到来开启了广告业的新纪元,也预示着大型广告公司的托拉斯无可避免。时代结束,黑人大量涌入公司,negro 不再是 negro。Joan 最后的结局预示着女性崛起将与男人们在工作场合厮杀打拼。Don 在一轮修行后重回麦肯,可口可乐的广告是为结束。

每个人都在时代的车轮下被碾碎,但也在上面留下自己的一丝丝碎片。

而时代的终结不意味着生活的结束。后者终将继续,抛下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继续上路。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尾:

我们便这样扬著船帆迂回前进,逆水行舟,而浪潮奔流不歇,又不停地将我们推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