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Diary

拜神

祠堂门口列着「天露滋润万物生,春风拂暖千家户」,横批「欢度春节」。尽管我相信没有人会去看,但也一番煞费苦心的保留下了这个传统。小孩子争先恐后地爬上门口的石墩狮子,大人们在门口热情洋溢地寒暄。仿佛在此前一年都是满载而归回来续上祖先的保佑。

人们将纸钱丢入在旁早已准备好的大炉中,一堆堆用阳间现金买好的阴间现金通过火焰传递到祖先的手中。偶尔有几张像是不愿进入这个传送门般飞腾而起飞也有这些钱的尸首仿佛不甘心地紧随其后。人们传递着自己的心意,伴随着纸屑的腾飞、空气在火焰的烘烤下扭曲及 PM 2.5 的飙升结束。

本就拥挤的祠堂在大年三十达到人流量的顶峰,在平日鲜见人影在进入拥挤不已。嘈杂的环境总能听到「借过」,人们将点好的香高高抬起以免灼伤他人。空气中弥漫着年轻人被普通话侵蚀的潮汕话和中老年人的地道潮汕话。等前桌拜完收好便把自己的摆上桌子。将煮好的饭打开将卤好的鹅解放,接受香尘香烟苍蝇合力考验。烟酒茶饼置于桌上接受祖先的洗礼保佑。祠堂上方的两个牛角饰物仿佛预示着新年牛气冲天。偶尔突然有碗破碎的声音短暂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但大家马上回归秩序各拜祖先。祠堂最前的陈列着一个个祖排,也偶尔有小孩好奇的问,最后发现大人也不知那为何物也失望而归。

积累了几年的经验也让我知晓了这个流程,但少了奶奶的细细碎语也反复群龙无首般地流于形式。在第三次拜后大家的热情戛然而止,收拾东西回家吃年夜饭。

那么这些仪式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这也就是中华民族所谓的信仰所在。不明真相的人总说中华民族虽然历史渊源流长却是个毫无信仰的民族,不像欧美国家以基督教为主要宗教。但我们这并不是一种宗教,即使我问奶奶 — 这个我眼中的拜神界权威人士,她也不懂得宗教为何物。但她说的是,我们拜的是祖先,这也就是中华民族的信仰所在。我们相信的是,我们逝去的祖先在阴间会在冥冥之中保佑我们,那是跟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人,真实存在的普通人,而不是经过神话的人。这种血缘所绑定的感情是无论如何无法脱离的,这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就预示着我们每个人都会被子孙纪念尊重,而每个人都会保佑自己的子孙后代。

当奶奶在拜祖先时低声祈祷,诉说着无私而又自私的心愿,我听到的便是保佑子孙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仅此而已。那是一种即便不识字、不懂得中国历史也懂得的朴实道理。那是经历了朝代更替、天灾人祸依旧保留的传统仪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保佑着中华民族基因常青。而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信仰。

2016 读书小记

我从未试过保持阅读习惯。我并不喜欢宋真宗的「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与黄金不同,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个人的思想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深入骨髓,不像黄金易于失去。当然我并不厌恶黄金,但若阅读只为了黄金,则失去了乐趣。

在我看来,目前书籍仍然是系统性获得知识,塑造认知结构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提升眼界的捷径。作者将自己的人生记录,以文字的方式永久保存。当我拿起一本书籍,仿佛一位学问渊博的长者孜孜不倦地告诉我他的人生,这些都是现在互联网上的文章视频无法给予的。人们无数次的呼吁,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信息大爆炸仿佛人们知道一切,而不知道的用搜索引擎便可触手可及。互联网使得普罗大众仿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博学,然而大多数为假象,缺乏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造成一切皆为散沙。这也正是阅读能带给我们的,除了乐趣,还有不知不觉间塑造的知识结构。仿佛一幢大厦,若没有足够的地基,大厦便经不起考验。外表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毫无根基的底子。

2016 我读了 41 本书(不算多但感觉身边的人都没有读书的习惯)。如果你想在新的一年重拾阅读的习惯,以下五本是我今年读的最喜爱的书。

《江城》:作者是何伟,前纽约客驻华记者。在何伟的描述下,涪陵显得格外真切。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从小县城看待中国人的一些举动别有一番趣味。《江城》是何伟的中国三部曲的首本,是在来中国前两年写的。(我在《甲骨文》和《江城》间斟酌许久,在我看来《甲骨文》内容及叙事结构更好,但《江城》的文笔更优美。当然也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李雪顺的翻译太棒了。)
我的书评

《文明之光》:作者是吴军,Google 研究员。理工科出身的吴军博士不是刻板印象中的理科男,相反对人文方面特别有兴趣。不同于历史书,《文明之光》讲述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浅化了国家的概念,更着重于科技、艺术、文学等文明的叙述。如里面讲瓷器的一章便以瓷器为线索讲述中外的兴衰。文笔并不算优美但可读性很强。

《学会提问》:作者是尼尔 · 布朗和斯图尔特 · 基利。独立思考为何物?批判性思维又是什么?人们总说东亚人的教育方式会使得人们丧失以上二物,但大多数人对于它们除了表义对其一无所知。甚至因为说太多对其已有反感心。这本书是很好的批判性思维入门书籍,在后真相时代,在 Fake News 横流的时代,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尤为珍贵。

《娱乐至死》:作者是尼尔 · 波兹曼,美国作家、批评家、教育家。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处处是娱乐的时代,在后特朗普时代,这本书尤其珍贵。
我的书评

《大外交》:作者是亨利 · 基辛格,前美国国务卿,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从书名 Diplomacy 可看出基辛格是想把这本书放到历史的极高地位来写的。而我也认为,他做到了。
我的书评

2016 就此别过。总觉得 2016 发生太多事了。虽然身边的朋友总说今年过得好的快,仿佛刚开始便要结束了。时光虽匆匆,岁月不等人。

在我看来 2016 却异常漫长。国内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囚禁了无数人的中国梦,但也造就了无数无法套现的千万富翁。数不清的恐怖袭击仿佛在今年集体爆发,炸碎了无数人的和平梦,「白左」在一夜之间由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变成过街老鼠,国内外传统主流媒体集体失信而 Fake News 变成新权威。精英与平民的撕裂在今年毫无保留的暴露在空气中,怨念和仇恨集中爆发使得民众抛弃数千年文明进化而来的文明成为了野蛮人。穆斯林成为了全民公敌,同情者便成了「圣母婊」该被「清真」。当我们只看到我们想看到的,当人们只从社交网络获取信息而屏蔽掉与自己观点相左的,便逐渐失去与不同观点的人的沟通能力及沟通渠道。于是认为他人皆愚蠢,一切皆仇恨,一切皆该死亡。

但我们都该保持乐观不是吗?